中国预制菜市场正处于行业发展初期,目前B端较成熟,C端也在渗透中。在餐饮业降本增效及标准化需求上升的背景下,外卖、团餐、乡厨等多元化餐饮场景将是未来B端需求的新增长点。
预制菜已然成为下一个产业风口,各地都在积极站位。
预制菜洞察注意到,从去年开始,在广州、长沙、成都等餐饮重地之外,一个熟悉的地名,频繁出现在这波“地方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新闻中。它就是曾以“造鞋”闻名的莆田。
2022年,莆田市印发《食品产业发展行动工作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做强食品加工业第二产业,连接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三产联动,并通过重点培育10家以上龙头企。重点做好“酒菜鲜果茶”五篇文章,即酒(啤酒等)、菜(预制菜肴、莆田传统美食、海带等)、鲜(南日鲍等海产品产业链)、果(莆田四大名果深加工)、茶(莆田茶及贡茶文化)。确保2022年食品产业规上企业产值达536亿元、比增15%,力争560亿元以上、比增20%以上。
无疑,拥有强大制造体系的莆田,正在试图抢占预制菜制造高地。但“造鞋”之外,预制菜真的能成为莆田的下一个产业标签吗?
01
“鞋都”莆田发力预制菜,底牌有哪些?
众所周知,莆田是全球制鞋领先技术水平与世界制鞋人才汇集的生产基地。表面上看,预制菜和“造鞋”并不搭界,前者属于餐饮,后者属于制造业。
但对莆田来说,其曾在“造鞋”上获得成功经验的工业制造体系和思维模式在预制菜领域也能发挥一定的余热。
在生产方面,对莆田及莆田工人来说,流水线工作模式、思维已经在多年的鞋产业发展中被“磨炼”出来。在工业生产的流水线层面来说,做鞋和做菜的差别实际上并不算大,不仅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而且只要额定好炒制时间、投入份量,投原料、加佐料和打鞋带孔、粘鞋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流水线生产的一环,只要相应的生产设备到位,预制菜的技术难度可能会更低。
另一方面,也正因为莆田人工对流水线、生产线的工作、薪资等已经有了足够的认知,相对其他地方来说,能更快地“进入状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预制菜企业的招工、教育成本。
在餐饮上下游企业都在大量涌入预制菜赛道的背景下,谁更能工业化、大批量生产预制菜,并保质保量、提高性价比,就更能在竞争中占据相对上风,获得“先手”机会。
在运输方面,虽然食品运输涉及到冷链等,其和鞋等工业产品运输有着一定差别,但在仓储、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等基础板块的建设、能力上,大部分企业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行改造、升级,会比从0开始更显优势。
而且福建省商务厅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也提到,要引导仓储冷链物流企业与预制菜生产企业对接,建设预制菜从田头到餐桌消费的全程闭环供应模式,到2025年,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50个。这无疑也会成为莆田预制菜物流链条上的一环,带动其预制菜物流链路的发展。
在渠道方面,如今大多数预制菜企业面临的最难的点,就在于营销、销售,在于如何打开更大的C端市场。
而在这方面,莆田也有着相当的经验。
就在近段时间,预制菜洞察也注意到,莆田盆菜预制菜的广告已出现在了地铁、商圈等地的大屏广告中,通过门店、标牌“占领”消费者心智这件事,莆田企业并不陌生。
此外,莆田也在推动预制菜在电商渠道的发展。莆田发布的《莆田市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中也可以看到,支持预制菜企业对接阿里巴巴、京东、抖音等知名平台,加大网络推广力度。并对利用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自营平台,实现莆田预制菜年网络零售额达1000万元、2000万元和3000万元以上的线上电商企业,分别给予不高于10万元、20万元和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在产品资源方面,海洋产品资源也是莆田预制菜产品方面的一大优势。
在莆田东南部坐落着中国鲍鱼主产区之一的南日岛,这里波清湾阔,海鸟翩跹,明黄色的渔排分外亮眼,仅万峰村海域就有近千亩鲍鱼养殖基地,可开发利用的浅海面积达5.9万亩。
比如:鲜嫩肥美的南日鲍就是从这里打捞上岸,并被运往莆田涵江区高新技术园区的食品加工厂,制成鲍鱼罐头,远销海外。此外,除了鲍鱼,石斑鱼、龙虾、鳗鱼、黄瓜鱼、蟹、红毛藻等100多种水产也是这里的主产品。
预制菜洞察在对餐饮上游供应链的走访中,不少企业代表也都表示,高性价比海鲜会是近些年餐饮发展较大的食材,也会给莆田的预制菜带来更大的机会。
02
崭露头角
莆田预制菜产业发展还有想象空间
事实上,一些莆田企业在预制菜领域已经崭露头角。
比如南日岛三兄弟创办的鲍鱼生产加工销售企业鲜伴食品,拥有全福建唯一对美注册的鲍鱼罐头出口生产车间,鲍鱼罐头单品年销量超20万箱,出口量占全福建的三分之二,年产值已过亿元。
“这两年我们发现,预制菜市场需求巨大,目前已研发出多种不同口味的预制菜肴,而且与多家酒店及商超、互联网平台达成了合作意向。”鲜伴副总经理魏昕曾对媒体表示,为满足其版图扩张的需求,鲜伴食品在2022年底新建了50多亩厂房,为预制菜的生产打好基础。
此外,还有创办于1992年的本土老牌红太阳。
据了解,红太阳是一家专业生产即食海带、酱菜、休闲素菜等食品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每年可生产即食海带10万吨,预计年产值超11亿元,旗下的“国圣”系列酱菜在福建可谓家喻户晓。
2022年5月,国圣食品产业园区新厂房投入使用,新厂一期占地面积100亩,总投资3.6亿元,配备了全自动即食海带、海带净菜、酱菜豆腐乳车间和产品研发中心等,“我们有信心成为国内鲜食海带产业领跑者。”红太阳副总经理曾宪生表示,这也是红太阳预制菜业务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还有一些供应链端企业的日渐成熟,也为莆田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推力。
比如:专注海洋食品研发的龙头企业中海源集团,是一家融合了第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集团企业。
其子公司海源实业深耕花蛤育苗养殖40余年,已将花蛤育苗与养殖业打造为莆田的特色产业,目前花蛤苗种生产量约占全国的50%。旗下的“蛤老大”则主打海洋食品的精深加工,已研发出具有自主专利的海洋异养微藻DHA提纯和精制技术,其热门产品蛤老大“蛤晶”,也开创了我国非味精增鲜调味品的先河。
结语
依赖于自身流水线制造经验、海洋经济等地域资源优势,以及此前发展起来的诸多产业链企业,莆田正试图将“造鞋”的成功经验复制到预制菜上。
而预制菜能否成为莆田在“造鞋”之外的另一个标签,目前还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一个产业,特别是风口产业,如果有了政府的加持,企业也会有不小的发展红利。未来借势莆田预制菜产业的东风,崛起更多企业,相信会是大家乐见其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