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行业疫情之下,一直以来以线下团课、小班、私教、教培等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瑜伽馆受到极大冲击。创业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的事,选在疫情期间创业,就是99死一生。你一没有系统的店铺运营经验,二没有人员管理的经验,三没有会员卡销售的经验,你创业,基本就等于走向失业了。
瑜伽经济热潮下,一家老牌瑜伽连锁机构倒在2023年的春天。
新品略财观(原NBS新品略)关注到,知名瑜伽连锁机构梵音瑜伽被曝拖欠员工工资,不少门店已闭馆停业,消费者退费相当困难。
据财新报道,一位梵音会员的对接销售表示,公司从去年9月份起就没有再给员工发放工资,所有同事被拖欠的工资少则一两万元,多则十几万元。
另据蓝鲸财经报道,一位在梵音瑜伽工作的老师称,她已被拖欠5个月超7万元的工资。
梵音瑜伽如何从辉煌走向爆雷?为何会倒下?背后的瑜伽经济不香了?
梵音瑜伽从辉煌到爆雷
瑜伽,这个来自印度的运动,风靡全世界,瑜伽风潮在国内一年高过一年。
一个叫饶秋玉的瑜伽爱好者从2000年开始练习哈他瑜伽,连续6年到印度师从Pattabhi Jois(阿斯汤伽鼻祖),她是早期在他教室里练二级的中国人(大陆),还被阿努萨拉瑜伽授权的中国教练。
饶秋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现代人需要一个练习,来让自己的身心达到舒适的状态。
学瑜伽两年后的饶秋玉,不仅看到瑜伽对健康的意义,也同时看中了瑜伽生意,2002年,饶秋玉创立了北京瑜伽,后来改名为梵音瑜伽。
梵音瑜伽逐步开启了瑜伽教练培训、全国连锁瑜伽会馆、轻体素食餐厅等业务。经过20年时间的发展,梵音瑜伽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一线城市开设80+所直营场馆。据财新统计,梵音瑜伽旗下共有82家直营门店。
梵音瑜伽官网介绍称,梵音瑜伽还建立了 66000 平米全亚洲超大规模的瑜伽学校,培养了超过五万名瑜伽教练毕业生和超过二十万名瑜伽会员。
巅峰时期的梵音瑜伽是一家全国性品牌,行业头部机构和行业标杆。新品略财观(原NBS新品略)关注到,梵音瑜伽在深圳市场和东莞市场也是一家知名品牌。
然而在2022年下半年,梵音瑜伽开始负面声音不断,拖欠员工工资,多家门店暂停营业,有会员去梵音瑜伽门店发现,已经人去楼空。
比如在杭州,2月22日,杭州地区不少梵音瑜伽会员开始陆续收到销售发来的信息,门店无法提供服务。杭州有6家门店全部处于闭店状态,上海、深圳分别有4家、2家门店停业,苏州、温州、南宁、无锡各自仅有的1家门店也已经无法上课。
不过最受伤的是充卡的梵音瑜伽会员,梵音瑜伽一小时的私教课价格在500至700元之间,有的顾客一次性会购买几十节甚至是上百节课程,花费数万元。广州有消费者11万元难以追回。
日前,“梵音瑜伽突然闭店跑路”的消息登上热搜,特别是其拖欠员工工资一事,其创始人饶秋玉作出回应更是引发争议。
创始人饶秋玉出面回应称,那我现在最大的压力就是,你们(员工)不理解公司,不理解我,工作拿工资是天经地义的,这个是疫情以前的思维,在疫情以前我们也没有拖欠过工资。
有匿名梵音瑜伽员工表示,半年不发工资,买瓶水都要看余额,还要怎么理解你,谁理解我们基层员工。
饶秋玉还表示,梵音瑜伽停业整顿,目前自己已经负债几个亿,并表示自己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偿还债务。
不过,在新品略财观(原NBS新品略)看来,这家老牌瑜伽连锁机构已经倒在2023年的春天里,前途未卜。
梵音瑜伽为何会倒下?
一家老牌瑜伽连锁品牌为何会陷入拖欠员工工资、门店关闭潮、会员退费困难的窘境?
在新品略财观(原NBS新品略)看来,梵音瑜伽之所以会陷入经营困境,既有自身经营的原因,也有不可控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重成本经营模式,需要持续不断投入经营资本。
梵音瑜伽在一二线城市有超过80多家直营门店,门店都是开在购物中心或者写字楼的耀眼位置。
新品略财观(原NBS新品略)通过百度搜索显示,梵音瑜伽在深圳有15家门店,门店大多在写字楼、购物中心,在平安金融中心也开了一家直营门店,租金不菲。
梵音瑜伽采取的直营模式,定位高端,入场的装修成本就不低,其房租和人力成本占总成本近70%,还不算营销及其他成本,这就意味着重成本经营,门店越多,资金投入越多。
其次,失败的多元化经营。
后来梵音瑜伽并不满足只做瑜伽赛道,开启了多元化经营,推出了素食餐厅、冥想APP和线上视频课程。
多元化经营也要投入相应的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比如梵音瑜伽最多的时候开了15家素食餐厅,在上海某中心核心地段素食餐厅装修成本就高达数百万元。
梵音瑜伽的多元化市场策略,线下是重成本项目,线上产品不能快速带来相应的资金回笼和业绩收入,疯狂的多元化最终会吞下苦果。
第三,转型失利。
饶秋玉曾在2020年11月表示,不接受加盟合作,原因是无法保证加盟商盈利、担心损害品牌。
不过两年后,困难中的梵音瑜伽为了加速回笼资金,在2022年7月推出了子品牌梵因瑜伽,开放了一线城市加盟,但开放加盟效果却并不好,比如子品牌在武汉开了一家加盟店,但在一线城市并没有加盟店落地。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梵音瑜伽的子品牌招商加盟计划已经搁浅。
第四,疫情冲击,直接加剧了梵音瑜伽垂落深渊。
梵音瑜伽经营的瑜伽培训主要是线下模式,持续了三年疫情直接冲击了梵音瑜伽,疫情期间,线下门店不得不闭店,但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依然存在。
梵音瑜伽之所以能快速扩张主要得益于预付费制模式,预付费能快速给梵音瑜伽带来资金回笼。
据媒体报道,有梵音瑜伽高管称,一家新馆开业三个月可以达到过千万的现金收入,再加上会员入股收入,新开单店能给梵音瑜伽带来超过2000万元的现金。
但如果在疫情之下,线下门店无法经营,无法吸纳新会员预付费,也无法继续大肆扩张门店,资金流渐渐就会断裂。
可以说,梵音瑜伽快速扩张,成也预付费制模式,败也预付费制模式。
此外,梵音瑜伽疯狂扩张的同时,不仅门店管理系统很松散,内部管理也混乱,五年期间就有多位总经理先后离职,梵音瑜伽在经营层面也存在问题,直接影响了其发展。
瑜伽经济不香了?
一家瑜伽行业头部机构倒在2023年的春天里,也同时引发了人们关注瑜伽馆生意,难道瑜伽经济不香了?
不过从大环境来看,2022年称为是瑜伽行业最为难熬的一年,不仅是梵音瑜伽陷入经营困境,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多家老牌瑜伽品牌都倒闭了。
曾在上海经营了近10年的Mysoul瑜伽馆2022年10月,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直接关门,突然跑路,消费者退费无门。
超级猩猩、pure等瑜伽健身馆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用户发文称投诉处理不及时、人工客服无回应等问题。
进入2023年后,瑜伽行业仍面临明显的不确定性,最近梵音瑜伽倒下的消息更是引发了很大热议。
新品略财观(原NBS新品略)认为,尽管近年来因为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有不少老牌瑜伽品牌先后陷入经营困境,但似乎并不影响瑜伽经济未来被看好。
先从行业市场规模来看,瑜伽行业已经是一个百亿级规模的大市场。
中国瑜伽市场规模持续保持增长,并且成为了全球体育产业中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
根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瑜伽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瑜伽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在387亿元水平,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61亿元左右。
而且瑜伽爱好者越来越多,瑜伽锻炼人群规模也在保持稳定增长。有数据显示,我国瑜伽锻炼人数规模保持着稳定增长,预计2023年将达到1250万人。
瑜伽爱好者主要是年轻人,26-35岁的中青年是瑜伽练习主力,占比54.7%。而且瑜伽爱好者都是中产阶级,月收入超过一万元的练习者占比41%。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女性是瑜伽的主要爱好者,现如今瑜伽也成了男性热门健身运动项目,越来越多的男性运动爱好者开始练瑜伽。
再从行业市场热度角度来看,瑜伽行业玩家越来越多。
行业数据显示,2017-2022年,五年的时间,我国瑜伽场馆数量从14146家增长至42350家,增长了近2倍之多, 其中,北京有1868家瑜伽馆,上海有1897家瑜伽馆,深圳有1395家瑜伽馆。
过去瑜伽行业的主要市场是一二线城市,现如今,特别是在新一线城市,比如成都、重庆、杭州等15个新一线城市,总共瑜伽场馆数为10817家,占全国瑜伽馆25.5%。
整体来看,新一线城市瑜伽馆规模占中国瑜伽馆规模的25.5%,预计未来一二线城市,甚至是下沉市场的瑜伽馆数量将会持续增长。
第三,社会资本持续看好瑜伽赛道。
健康经济,特别是疫情之下推动健康健身运动爆火,包括瑜伽在内的赛道都受到资本关注。
瑜伽行业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包含瑜伽在内的大众健身赛道共融资了10起,融资金额为53.2亿元。
比如,2022年8月,卡莫瑜伽就宣布完成近3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而且近年来线上瑜伽成为一种潮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很受年轻人青睐。
第四,瑜伽不仅是一项运动,更发成了瑜伽经济。
如果站在产业经济角度来看,瑜伽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发展成了瑜伽经济,围绕瑜伽运动衍生出了一个产业生态。
包括瑜伽馆、瑜伽培训、瑜伽器材、瑜伽服、瑜伽裤等体育和周边消费,其中瑜伽服饰更是成为近年来的爆品和潮流。
来自加拿大的服装品牌lululemon露露乐蒙的一条瑜伽裤价格近千元。lululemon预计,2026年中国将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计划五年内将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增加两倍。
瑜伽行业是一个行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呈现高度分散的行业特征,没有一家有行业绝对领导地位的品牌,而且存在很强的地域性,未来行业将会继续呈现万家争鸣的市场格局。
总结来看,瑜伽未来仍是一个前景可期的行业,但未来将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不过对目前已经陷入经营困境的梵音瑜伽来说,面临生存危机,未来能否走出困境,还是一个未知数。